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短板明显?专家:有减量增效替代三个途径
“‘创新+产业化’已成为一种适应并驱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原监事会主席赵华林8月28日在“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论坛暨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双平台”)2022年度峰会上表示。
作为“双平台”的主席,赵华林说,“双平台”聚焦“减排”与“减废”两个领域,坚持“能源”与“碳中和”两个平台,推进“创新”与“应用”两个环节的协同,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
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双平台”、新源劲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工信通力绿色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双平台”2022年度峰会暨“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论坛现场。中环报记者王亚京摄
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2022年8月18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到“构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同时统筹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以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
“作为绿色经济的强力推动者和倡导者,政府应紧跟国家总体部署,更好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制定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顶层的设计,完善政策措施与法规体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认为。
在吴晓青看来,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未来几十年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四个举措,即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完善的低碳发展标准和规范、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准备、健全的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上都略显不足,尤其是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建设短板效应明显,“锁定效应”成潜在风险。
8月28日,中国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分别揭牌。中环报记者王亚京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突破。”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刘燕华说,“今后低碳技术有减量、增效和替代三个途径。其中,替代是最主要的,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现有的化石能源这一个基本方向。”
我国目前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大国,总量很大,但占比并不高。如何破解可再生能源在搜集、存储、运输上存在的瓶颈?刘燕华认为,要改变大发电、大传输、大电网、总控制的自上而下的能源体系,实现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能源体系,重视微能源网和局域网。
“发展微能源网还有很多机制问题需要突破,可再生能源发展要赋予它法律地位。”刘燕华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先立后破’中‘立’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可再生能源‘立’起来充分保证能源安全,才能够逐渐解决‘破’化石能源的问题。”
编辑:马新萍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及时删除。
下一篇: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