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项目为何要“入库”,实施方案编制有啥讲究?
自2020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动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co-environmen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EOD)模式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向金融机构推送了共166个EOD项目,包括前期的94个试点项目和后来各地申报上来的72个项目。
那么,一个EOD项目入库是指什么?申报流程是怎样的?如何申请入库?如何选择产业类型?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入库”的由来
事实上,我国EOD模式实施仍处于试点阶段。
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开启了EOD模式试点工作。
2021年4月,三部门印发《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同意36个项目开展EOD模式试点工作。
2022年4月,三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同意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同意58个项目开展试点。
“国家级EOD项目库”的说法始于生态环境部在2022年4月印发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同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在于,开展项目信息报送、对接、反馈、完善等工作,将符合EOD模式相关要求的项目推送有关金融机构。有关金融机构遵循独立审贷(或审批)、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原则,将符合本机构放贷或投资支持条件的项目纳入其各自的储备库,并及时与有关项目单位沟通对接,推进放贷(或投资)审批等。
这标志着EOD项目从一年一发文、集中评选一次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成熟一个,上报一个”的方式。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作为有效的信息化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项目质量。
通常伟德国际betvlctor1946说的EOD入库,应该是项目纳入有关金融机构的储备库,其目的是加强金融资金的对接与支持。
“入库”分四个步骤
在政策层面,依据试点项目实施经验,国家专门针对EOD项目报送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项目投资总额、子项目数量、收益来源、合规性以及年度申报总数等。
核心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3555”,即区县级项目投资总额不高于30亿元、地市级及以上项目投资总额不高于50亿元、项目子项目数量不高于5个、各省每年入库EOD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
在具体操作中如何报送?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逯元堂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政策与实践研讨会上表示,整个入库分四个阶段。
在地方报送阶段,由实施主体将拟入库EOD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手续材料报至县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由其通过系统线上申报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第二阶段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专家论证评估,并出具项目论证评估意见后,由线上提交生态环境部。第三阶段由生态环境部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对不符合的项目提出专家意见并返回地方修改完善,将符合EOD实施要求的项目推送给相关的金融机构。第四阶段是金融机构按照独立审核的原则,对项目的融资的可行性进行把关,并纳入其各自的储备库。
“这四个阶段,同时也涉及四个主体,地方政府、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金融机构,各方各司其职,各自把关,目的是强化EOD模式的符合性,对接金融资金支持,推进项目实施。” 逯元堂表示。
与此同时,逯元堂也特别强调,进入项目库并不代表项目就能落地,也不代表一定能融资,更不代表一定能做成EOD项目,因此按照EOD要求规范实施极为重要,实施中要将打造EOD典型案例作为目标,确保不变形、不走样。
“项目库只是工作的软件,便于项目信息报送、对接、反馈、完善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这个系统把符合EOD基本要求的项目推送给金融机构。”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EOD创新中心主任赵云皓强调,大家正确看待入库,入库不等于能拿到相应的贷款,关键还要看项目本身。
把握节奏,及时沟通
对于申报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入库指南已经明确包括4份材料,“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生态环境厅(局)关于项目论证评估意见”“EOD项目实施承诺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基本情况表”。
其中,“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是许多地方关注的焦点。其大致内容包括项目区域总体情况、建设内容、项目实施方式、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保障措施等内容。
如何编制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EOD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卢静也给出了意见。她提出,方案编制要明确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开发思路,按照环境问题—治理目标—解决方案—工程措施的方法确定生态环境治理内容,结合项目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与需求预期等确定关联产业内容,并注重分析项目要素条件的可获得性、实施主体产业投资与经营能力、项目投资—成本—收益等资金平衡的可行性等,提出建立项目投资建设与运维经营全生命周期实施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技术交流部主任唐艳冬指出,项目谋划中要做好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听取其对项目可融资性的意见,及时修改文本。
在EOD项目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咨询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逯元堂强调,要发挥咨询机构的正向作用,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真正帮地方谋划好的项目,“出好主意,想好办法,而不是编本子”。
除了硬性条件,EOD项目入库指南也规定了申报“红线”,赵云皓提醒,这些内容包括找准生态环境问题,定好产业发展内容;项目整体收益与成本能够平衡;要满足合规性要求,不以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返还补助作为项目收益。项目实施必须严格依法依规,不以任何形式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
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开发相应产业
除了申请入库,EOD项目另一个关注点是如何选择关联产业,那么,EOD模式究竟装的是什么样的产业?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进一步明确了EOD项目要“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实施的项目应围绕目前阶段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具体包括哪些,指南明确了八大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废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其他环境治理。
在产业的选择上,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于2021年12月发布的“一图读懂EOD模式与试点实践”中明确, “发展契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生态环境关联度高、项目收益能力强的产业”。
同时,一图读懂也将相关产业类项分为三类,分别是生态产业开发、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清洁能源。其中,前者细分为生态农业、旅游、康养;中者细分为数字经济、洁净医药、精密仪器等;后者细分为“光伏+”、生物质能利用。
对于EOD项目涉及的产业类型,赵云皓认为可以围绕生态产品的三方面价值开发相应的产业。
她解释,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区域生态产品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等方面的价值得到提升,从而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生态产品开发路径。如生态供给服务包括农林牧渔、中草药等,相关产业有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重要制造等。生态调节服务包括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物种保育等,相关产业有生态碳汇、水权林权、生态能源等。生态文化服务包括休闲旅游、艺术灵感、自然景观等,对应产业有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商业开发等。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陈吕军教授指出,EOD项目的实施,选好项目是关键。赵云皓表示,现阶段EOD模式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分为四种典型情况。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敏感型产业”是通过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恢复了区域优质的自然环境、清洁的空气、舒适的休闲体验等,提升生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提高了区域发展品质,为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与经营创造了条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是通过矿山修复治理,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等存量资源,推进相关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并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种养”是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项目所在区域特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高经济附加值的生态种养等,科学运用先进技术实施精深加工,并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推进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
“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清洁能源”是推进荒山荒地、石漠化等综合整治,合理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
从实践层面看,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94个EOD试点名单,其关联的产业门类丰富,涉及一、二、三产多门类。同时,在关联产业数量上,大部分EOD项目都包含多种产业,形成了一主多辅或多主互补的产业布局。
根据项目招投标相关统计,其中旅游产业最多,有39个,还有现代农业35个,健康产业19个,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13个,新能源13个,洁净制造9个,数字经济8个,产业园区6个,商务、金融5个,体育及赛事4个,影视产业1个。
可以看出,现阶段EOD项目的产业开发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也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带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及地方广泛的参与热情。
虽然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EOD项目的实施内容和组合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个底层逻辑不能变。”赵云皓再次强调。
编辑:张楠